高血压专题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高血压专题网 > 中医怎么辩证治疗湿疹

中医怎么辩证治疗湿疹

时间:2019-11-19 14:06:34

相关推荐

中医怎么辩证治疗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中医怎么辩证用药治疗湿疹呢?

1中医怎么辩证治疗湿疹

湿疹为常见皮肤病。它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古人称之为“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奶癣”等,其症状均为湿疹表现。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内服药和外用药同用。患湿疹病人可常食用有祛湿或清热祛湿的食品,如苡米和冬瓜煮汤食用,或饮用青瓜、丝瓜汤亦有辅助治疗作用。本病中医治疗效果较好,湿疹表现以红斑、水泡、渗出、糜烂、瘙痒、丘疹为特点。由于湿邪存在,故反复发作。

(1)湿热证:多见于急性湿疹。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宜清热祛湿,可从下列方中选用:

①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

④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为细末混合备用。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

⑤鲜马鞭草100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⑥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

(2)虚实夹杂证: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性湿疹。本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且胖,脉缓。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①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②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麻油调匀,外敷于患处。

2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湿疹方法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但对成人的急性湿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芬、桅了、龙胆草、权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的作用,同日寸使局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婴儿皮肤病,好发的部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6克,灯心2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的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

秦汉混

急性湿疹,见皮肤发痒,蔓延游走,抓破流津血,或皮肤黄水淋漓,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者,为风湿热三邪俱盛,方用清热逐风汤: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15克,野菊花15克,连翘10克,银花10克,地肤子15克,苦参1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防风10克,僵蚕10克,当归10克,泽泻lO克。

若皮肤发痒作痛,滋水淋漓,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者,为湿与热蕴结所致,治宜苦寒清热,芳香化湿,淡渗利湿之法,用分消湿热方:银花15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蒲公英30克,栀子10克,野菊花15克,苫参15克,地肤子15克,藿香16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茅根30克。

若皮肤搔痒难忍,蔓延游走,甚或皮肤津水浸淫者,属风湿俱盛,宜祛风除湿法,用祛湿除湿方,防风l0克,薄荷3克,蝉衣6克,黄柏10克,苦参15克,地肤子15克,蒲公英30克,银花1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法半夏10克,苡仁15克,猪苓10克。若内服药一时未能生效,可外用湿热清洗汤:黄柏30克,地肤子60克,苦参30克,川椒30克,薄荷叶15克,大枫子30克,蛇床子60克,千里光30克,冰片1克(分2~3次用,洗前加入),用水煎至3大碗左有,再加温水适量,淋洗患部。

慢性温疹之治,宜辨清血虚生风或气血不足兼湿热阻络。前者宜养血祛风,选用四物汤加防风、僵蚕、蝉蜕、丹参、鸡血藤等;后者宜补益气血兼清热除湿通络。选用黄茂、党参、白术、当归、生地、丹参、鸡血藤、地肤子、苦参、僵蚕、蝉蜕、茯苓等。

临床运用上述各法治疗湿疹多年,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周国雄

湿疹一证,究其因,内责之心脾两经,外责之风、湿、热邪侵扰。在施治中,按病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送行施治。

(1)急性湿疹,具有发病急,范围广,皮疹形态多,皮疹与正常皮肤边界不清,易感染化脓等特点。严重者易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甚至发烧等全身症状。常伴有便秘或便搪,搜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象。治分二型:

①热重于湿者,皮疹局部颜色渐红,发热而痒,不渗液或很少渗液,治以清热利湿,宗解毒泻心汤及龙胆泻肝汤意,药用:黄芩10克,黄连6克,山桅10克,生石膏30克,牛蒡子10克,知母12克,龙胆草10克,柴胡10克(先煎),生地12克,当归10克,车前子10克(包),泽泻10克。水煎服。

外治法:银花、野菊花各20克,马齿苋、生地榆各30克。布包水煎,待温时洗患处约30分钟,然后再撤青黛散;青黛10克,黄柏10克,滑石20克,煅石膏20克,煅炉甘石10克。上药共研细末外用。渗液不多时,可用水调涂。

②湿重于热者,皮疹局部红肿多不明显,而搔痒重,渗液多。舌苔白腻,脉缓。治以健脾胃,除湿邪。用平胃散与益黄散化裁:苍白术各lO克,陈皮10克,川朴10克,猪获苓各10克,清水豆卷12克,冬瓜皮30克,白花蛇舌草3~5克,泽泻10克,六一散(包)10克。水煎服。

外治法:苦参、土茯苓、蛇床子、白药皮各30克,川椒10克。布包水煎,待温时湿敷皮诊处。每日洗30一60分钟,然后再外撤湿疹散(自拟方):黄柏4.5克,黄芩3克,轻粉1.5克,冰片0.3克,青黛3克,煅石膏4.5克,大黄4*5克,蛇床于10克,血余炭10克。上药共研细面,薄薄涂于患处,能除湿止痒。待渗液基本消失后。可加适量凡士林及羊毛脂配成软膏薄薄涂之,既能收余湿,又能保护皮肤。

(2)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反复不愈衍变而来,易于局限在某些特定部位,如四弯、手背、耳廓、尾能、双小腿等。皮损粗糙,肥厚、边界清楚,阵发奇痒,病程长可数十年不愈,发于小腿的湿疹,常伴静脉曲张,感染溃破后治疗困难。

皮疹干燥,肥厚者、治以养血祛风,以本院经验方润肤丸加减,生热地各15克,炙黄芪15克,当归10克,元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黄芩10克,丹皮12克,乌梢蛇10克,僵蚕10克。水煎服。日2次。

若发于双下肢呈静脉曲张型湿疹。伴感染渗液者,可以本院苦参九加活血通络之品:苦参12克,防风10克,防已10克,鸡血藤20克,山栀12克,热大黄10克,生地15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牛膝12克,当归12克。水煎服,日2次。

外治法:皮疹无渗液者可涂黄连膏:黄连12克,苍术6克,黄柏6克。上药共研细面,以凡士林150克,调均外涂。如下肢静脉怒张,胀痛,皮疹有感染渗液者,外用苦胆膏(自拟方):生南星面30克,生半夏面30克,鲜猪胆汁25克,老醋250克,文火熬3小时左右,放凉成膏后外用。二天后用软坚膏(自拟方):连翘60克,威灵仙60克,山豆根60克,冰片6克。共研细面,以凡士林调匀成膏外涂。两膏交替外涂。

苦胆膏外涂对慢性湿疹衍变成的慢性溃疡,效果较好,尤其是对结核性溃疡疗效更佳。软坚膏对静脉炎引起的病痛及静脉怒胀之胀痛最宜。二方交替使用,可达解毒利湿,活血通络,促进溃疡早期愈合的效果。李秀敏

3中医怎么辩证治疗湿疹方法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湿热型湿疹,皮肤可见红斑肿胀,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较多,浸淫成片瘙痒较剧烈,可伴有发热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泻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数。

治疗宜清热利湿佐以祛风:主方:萆薢渗湿汤 加减 处方: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鱼腥草各30克牡丹皮泽泻通草防风黄柏各12克蝉蜕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便秘者加大黄12-15克(后下)湿热较盛者加龙胆草栀子各12克剧痒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

风热型湿疹,皮肤见红斑丘疹,鳞屑结痂或有少量渗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疗宜疏风清热佐以利湿。主方:消风散 加减 处方:荆芥防风牛蒡子苦参各12克蝉蜕9克生地黄2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鱼腥草30克金银花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瘙痒较剧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渗液偏多者加土茯苓30克木通12克。

血虚风燥型湿疹,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脱屑或见头晕乏力腰酸肢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濡细。治疗宜养血祛风:主方当归饮子 加减 处方:当归防风各12克川芎荆芥各9克白芍何首乌丹参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黄2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l剂。

中医建议,湿疹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4中医怎么辩证用药治疗癌症方法

长期以来,不少癌症患者都存在认识误区,比如听说病友用的中药处方好,就拿来直接用,也不管到底适不适合自己,也有些人一个中药方子闷头吃到底。其实,中药处方需要“量身定制”,并且需要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

一方多用或一方到底的癌症病人不少

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主要起辅助作用,以减轻手术及放化疗的副反应为主,在晚期“带瘤生存”病人的治疗中,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不少肿瘤患者病急乱投医,一听别人的中药处方好,就要来直接用了,也不管到底合不合适。

其实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辨证论治,虽然有些癌症之间的中医辅助治疗可以互通,治疗可以是同一张方子,也可以是不同的方子,但是一张方子一用到底,或者能治百病的想法和做法,非常不可取。

中药处方要分阶段调整

一个胃癌患者与一个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都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或肝肾功能异常,这种情况可以服用相同的方子。但在化疗后,中药维持治疗期间,两个人治疗所用的方子就不相同了。胃癌病人的处方以健脾益肾、清热解毒为主,而肺癌病人的处方以化痰软坚、清热解毒为主。

从诊断到手术,或从放、化疗到康复,每个阶段中药发挥的作用不同,需要的处方也不同。

通常在初始治疗阶段,中医治疗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减轻毒副反应,一般与西医治疗同步,以1—2周为一个治疗周期,即需要以1—2周为周期对处方进行调整,并且持续治疗3—6个月。

进入定期复查观察阶段后,中医治疗主要发挥提高抗病能力、控制疾病复发或转移、稳定病情的作用。这一阶段中医药治疗多以2—4周为一个治疗周期,2—4周后调整处方为宜。如果病情稳定,没有复发、转移情况出现,治疗2—3年后可以适当减少中药剂量或间段服药巩固。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随时调整处方。此外,患者还需要在生活、饮食等方面多注意,以便早日康复。

5怎么辩证用药应对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性皮肤病,病情迁延难愈、易复发。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刺激患部,不要用手抓挠局部,也不要用热水或肥皂水清洗患部,更不能随意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和激素类药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等。

湿疹发作时,患者往往会自行涂抹药膏来止痒,专家提醒说,在用药前一定要了解自己患的湿疹是干性的,还是湿性的。

因为湿疹用药讲究干对干、湿对湿,也就是说如果是慢性湿疹(干性)可使用软膏或硬膏;急性湿疹在渗出期(湿性)应该用溶液进行湿敷。

如果湿疹没有渗出液,直接涂抹药膏也是可以的,如果处于急性湿疹期并有渗出液,涂抹软膏反而会增加液体渗出,导致炎症进一步加重。一般来说,在急性湿疹的渗出期,应使用有杀菌性和收敛性的溶液湿敷,如硼酸粉溶液、高锰酸钾液、生理盐水等。湿敷可达到消炎和抑制渗出的作用,还可以止痒和清除患部表面污垢。

急性湿疹以红肿、渗出糜烂面为主要表现,一般建议进行冷湿敷。每天湿敷的次数和更换时间应根据病变次数而定,渗出液明显增多时,更换次数要多一些,反之可相应减少。

湿敷时,湿敷垫与患处的皮肤应紧密接触,特别是头面、腋窝、阴囊等部位要保持一定湿度与温度,并按时更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