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专题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高血压专题网 > 糖尿病人慎吃_糖尿病是怎么得的_糖尿病与糖尿病脑病

糖尿病人慎吃_糖尿病是怎么得的_糖尿病与糖尿病脑病

时间:2019-04-16 11:44:10

相关推荐

糖尿病人慎吃_糖尿病是怎么得的_糖尿病与糖尿病脑病

糖尿病人的饮食一直饱受关注,比如糖尿病患者能否食用蜂蜜,就一直是许多中老年人关心的问题。医生指出,糖尿病患者慎吃蜂蜜。那么,还有什么食物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慎吃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这些知识对你们有所帮助。

1糖尿病与糖尿病脑病

近年来,糖尿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糖尿病脑病这一概念被逐步丰富和完善,尽管目前尚无标准定义,但基本可理解为:糖尿病引起的认知障碍和大脑的神经生理及结构改变。

糖尿病脑病产生的原因

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证研究表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高胰岛素血症均从不同方面对认知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高血糖。长期慢性高血糖可造成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使管腔狭窄,加上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可致脑血流量减少。有研究证实.脑血流量的降低可使大脑对信息的认识、加工、整合等过程发生障碍,认知反应和处理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学习记忆功能受损。高血糖可加速老年性痴呆早期发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痴呆的危险性比正常对照组增加2倍,其中2型糖尿病与老年性痴呆关系更为密切。这些发现提示,糖尿病脑病在许多方面反映了大脑加速老化的过程。

其次,高胰岛素血症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特征之一,有高胰岛素血症的2型糖尿病个体和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常常发生低血糖反应。血糖的下降会导致升糖调节激素的分泌和血糖水平的剧烈波动等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当血糖低于3.0mmol/L时,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伤,而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损伤程度是不同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最易受到损害。认知功能紊乱往往随着低血糖的发作而迅速出现,而恢复过程却相当缓慢,通常在血糖恢复正常后40~90分钟才能完全恢复正常。低血糖感受性损伤是严格控制血糖的最大障碍。在日常血糖检测中频繁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提示该患者正在发展为低血糖感知功能性减退。此外,低血糖还可以诱发情绪的改变,产生焦虑、抑郁以及对再次发生低血糖的恐惧,同时又反过来影响血糖的控制质量。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会使认知功能的损伤累加、对低血糖的敏感性降低,从而产生慢性后遗症。

糖尿病脑病的表现与防治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功能减退,语言、理解、判断等能力受影响,可伴有神情淡漠,表情呆滞,反应迟钝,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而学习记忆障碍是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在联想记忆和学习技能及注意力方面存在障碍。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主要在学习和记忆方面。反复发作低血糖的患者常出现反应时间延长和注意力下降。此外,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比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突出,不良情绪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和病情转归有消极影响。

在治疗方面,积极治疗糖尿病,仍是防治糖尿病性脑病的根本。治疗措施包括饮食治疗、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在此不再赘述。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①积极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必要时给予药物预防干预。②控制血糖过程中避免低血糖的反复发生,减少由于低血糖造成的脑细胞损伤。同时,良好的环境和生活安排(包括饮食、运动、睡眠)。健康的心理状态等也颇为重要。在糖尿病脑病的预防方面主要集中于对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血脂紊乱、高凝状态等的早期治疗。如果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脑病的上述临床表现,及时就医、综合评估、遵照医嘱加用适当的神经科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2糖尿病人慎吃

1.糖尿病患者慎吃蜂蜜

蜂蜜中约含85%的糖类,其中约45%是不经消化就可以直接吸收的葡萄糖,5%左右为易消化吸收的蔗糖。吃蜂蜜后由于其中所含的两种糖吸收既快又集中,血糖波动加大,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和尿糖还没有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吃蜂蜜只会使血糖更高,对疾病的治疗没有好处。

蜂蜜除含葡萄糖、蔗糖外,还含有35%的果糖。果糖的吸收利用不受胰岛素制约,对血糖升高影响不大。据称,国外有些学者在蜂蜜中发现了一种类似胰岛素的物质,认为糖尿病病人可以吃蜂蜜。国内也有学者认为,蜂蜜能滋阴润燥,糖尿病患者吃蜂蜜不但无害,而且有辅助治疗作用。但考虑到蜂蜜中含糖量很高,所以在使用时,中医也持慎重态度,参考病人的血糖和尿糖的情况,辨证施治,不能认为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服用的。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还是慎吃蜂蜜为好,需要时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糖尿病患者慎吃芝麻酱

芝麻酱气味芳香,味美可口,对普通人来讲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但是,面对这样香喷喷的食品,糖尿病病人必须忌口。

芝麻酱属高蛋白食品,每百克芝麻酱含蛋白质20克,而糖尿病病人的蛋白质代谢经常是紊乱的,尤其是未妥善控制时,其肌肉及肝中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多;如果此时摄入过多的芝麻酱,可使血浆和组织蛋白质发生过度非酶糖化反应,影响蛋白质的排泄。

因此,糖尿病患者切勿贪图味美而随意进食芝麻酱。

3.糖尿病患者慎食南瓜子

糖尿病患者由于常有饥饿感,故多以花生和瓜子作为解馋的充饥食物。因为花生和瓜子味道鲜美,含糖少,吃上一点就有饱的感觉。虽然花生和瓜子含糖量低,但含有较多的脂肪,属于高热量食品。如果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意吃,不按照食物交换份方法减去相应的主食量或者进食过多,都会导致血糖、血脂的增高。

有人说南瓜子有降糖作用,市场上还有用南瓜制的保健食品,专用于糖尿病患者。其实南瓜子有降糖功效的观点是错误的。南瓜子虽含有较少的糖及膳食纤维,但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蛋白质,每100克南瓜子含46.7克脂肪,多食同样不利于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

对于坚果类的花生、瓜子,少吃则有利,多吃就有害。一般每日进食不带壳的坚果15-20克为宜。无论进食多少,都要严格将其热量计算入全天食物量中。

3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糖尿病可分两大类,一类原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另一类糖尿病有其特殊的病因,如胰腺疾病造成胰岛素合成不了,分泌不出来,或是由其它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这就属于继发性糖尿病的范畴了。

虽然原发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是目前至少可以说,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遗传因素,也就是说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遗传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如有人认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基因;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

但是,如果只有遗传倾向这种先天的因素,还不至于得糖尿病,还需要有后天的因素,也就是环境因素,这就是得糖尿病的第二个因素,对防治糖尿病来说也是更值得注意的因素,包括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这两条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就使人得了糖尿病。

4糖尿病人如何预防失明

患糖尿病5年后,99%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轻重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尤其是中青年人患的糖尿病,更是“脆弱型”糖尿病,在并发症中最容易攻击的就是眼睛。据统计,在中国,糖尿病除了会导致一半左右的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和中风,导致六成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还会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导致半数以上的患者失明。

患糖尿病5年后,99%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轻重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尤其是中青年人患的糖尿病,更是“脆弱型”糖尿病,在并发症中最容易攻击的就是眼睛。据统计,在中国,糖尿病除了会导致一半左右的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和中风,导致六成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还会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导致半数以上的患者失明。

视力没问题不等于眼底没问题

眼部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以白内障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见。易长贤教授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病人危害最大。有的病人在发现眼底有病变时仍不解地说,自己做针线活都没问题,他把视力下降与眼底病变画上了等号,其实不然。不痛不痒的视网膜病变甚至不会立即引起视力变化,等病人真“有感觉”时,通常已造成视物模糊、眼底出血,此时医生也无能为力。“由于眼底出血,医生无法检查眼底,增加治疗难度;碰到眼底出血又不吸收的,还要做手术取血块,做手术就有风险,病人也受罪。”

控制血糖与眼底检查缺一不可

为免留下痛苦和遗憾,专家建议,除了控制血糖,从患糖尿病的那天起,无论有无眼部不适,病人都要坚持定期检查眼底,而检查的频率则取决于视力的变化和眼底变化。

大多数糖尿病眼部病变的发生都有一个过程,但发展速度可能因人而异。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对眼睛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早期症状可不明显,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则表示并发症已有一定时日。目前,仅有通过定期眼底检查才能尽可能及早发现糖尿病导致的眼底变化,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到眼科检查视力及眼底,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增加治疗难度。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预防视网膜病变

医学研究已证明,视网膜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饮食高脂、高糖,运动减少,经常接触强光刺激等,是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常见原因。因此,邱主任建议,中老年人预防视网膜病变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5糖尿病人运动要听从于服药时间

一般来说,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可以在餐后一小时左右开始活动,因为运动能够降低血糖,饭后一小时降糖药物的“威力”也已经开始减弱,从而避免了降糖作用的叠加,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几率。而一些在四肢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注射后马上就运动,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量,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于没有吃降糖药物,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调整血糖,可以选择空腹运动,运动时间自然也可以随意些。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不要参加较大运动量的活动。因为,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仅不能降低血糖,反而对控制糖尿病有害。

当然,糖尿病人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最佳,如跑步、游泳、打球、爬山、跳舞等,而老年人以及有严重慢性并发症,如心、肾功能衰竭、严重视网膜病变、下肢大血管病变、重度高血压的病人,可以选择散步等方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