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专题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高血压专题网 > 尺泽穴:清宣肺气 泻火降逆 咳嗽 咽喉肿痛

尺泽穴:清宣肺气 泻火降逆 咳嗽 咽喉肿痛

时间:2021-02-09 01:51:31

相关推荐

尺泽穴:清宣肺气 泻火降逆 咳嗽 咽喉肿痛

尺泽穴归属“手太阴肺经”,有清热和胃、通络止痛、止咳平喘等作用。

尺泽,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鬼受、鬼堂。属手太阴肺经。合(水)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和头静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部烦满,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等。

【取穴位置】

【穴位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

【穴名解说】

【尺泽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穴,合(水)穴。别名:鬼受、鬼堂。尺泽,“尺”,长度的单位;“泽”,指水之聚处。在“考骨度法”中,有从腕至肘定为一尺者,穴当肘窝深处,为肺经合穴,属水,扬上善指出水井泉,流注行已,便于入海,故名“尺泽穴”。

【穴义】肺经浊降的阴液在此汇聚而成小泽。

【名解】

(1)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2)鬼受、鬼堂。鬼者,与神相对,神为天,鬼为地,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是肌肉层所主的地部经水。受,为收受、接受,指本穴为气血物质的收受之所。堂,为厅堂,指本穴为气血物质的聚散之处。鬼堂、鬼受之名皆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经水。

(3)肺经合穴。指肺经流行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侠白穴雨降后的地部经水,侠白穴所居为高位,尺泽穴所处为低位、为肉之陷处,上部下流的经水皆在此穴处汇合,故本穴为肺经合穴。

(4)尺泽穴五行属水。属水,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其意有二,一是本穴的气血物质本身就是地部的经水,二是指本穴气血为肺经经水之源,起着对整个肺经经脉的润下作用,故本穴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少,性温热(即是血液)。

【运行规律】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二个方面,一是汇合本穴的经水循肺经下行孔最穴,二是穴内的经水不断气化并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汇聚肺经阴液并循肺经的地部渠道运行。

【尺泽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中暑、肘臂肿痛、皮肤瘙痒、过敏、乳痈等。

【功效】清热和胃、通络止痛、止咳平喘。

【穴位配伍】

(1)配合谷穴,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

(2)配肺俞穴,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3)配委中穴,有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吐泻。

(4)配太渊穴,经渠治咳嗽,气喘。

(5)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

(6)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乳痈配伍穴位:少泽穴、膻中穴、尺泽穴、乳根穴

疾病概述:发于乳房部的痈,统称乳痈,即急性乳腺炎。多见于妇女产后,其病因有肝气郁结,胃热壅带;或乳汁积滞;或乳儿吸乳时损伤乳头,感染热毒;或产后血虚,感受外邪,以致湿热蕴结,气血凝滞。

按摩顺序与技法:首先以拿捏法拿捏小指的少泽穴20 次,再揉按膻中穴2 分钟,接着按压尺泽穴30次,最后用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稍微用力按压乳根穴3分钟。每天坚持直至完全康复。

咳嗽配伍穴位:丰隆穴、强间穴、尺泽穴、列缺穴

中暑配伍穴位:少商穴、中冲穴、商阳穴、尺泽穴

尺泽穴配肺俞穴,适用于咳嗽、气喘;

尺泽穴配少商穴,适用于咽喉肿痛;

尺泽穴配合谷穴,适用于肘臂挛痛。

【临床运用】

(1)治咳嗽,气喘:尺泽,列缺、肺俞 。

(2)治急性咽喉肿痛:独取尺泽,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3)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尺泽,合谷。

(4)治急性吐泻、中暑:尺泽,委中。

(5)用手按摩尺泽穴可有效泄除肺热。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尺泽穴为肺经合穴,既具有合穴的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古代针灸医籍,治疗半身不遂多取阳经穴,如合谷穴、手三里穴、百会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现代医学一般会配合内关穴、尺泽穴等阴经穴,弥补了古代针灸医籍的不足。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疗法】用大拇指弹拨尺泽穴100~200次,能防治气管炎、咳嗽、过敏。(弯曲拇指,以指腹按压尺泽,每次左右各按压1一3 分钟)。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缓解治疗肘痛、上肢痹痛等。(隔姜灸5 一7 壮或温和灸10 一20 分钟)。

【刮痧疗法】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咳嗽、心烦、呕吐等。

【针刺疗法】直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针感酸麻胀向前臂桡侧及拇指放散。

注意事项:不宜疤痕灸,以免影响关节活动。针刺时掌握肘弯深度,太深可刺过穴下陷脉,导致出血,邪气内陷而气结于内,造成手臂不能屈伸。故直刺深度不宜超过1寸。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