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专题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高血压专题网 >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发热经验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发热经验

时间:2019-07-28 03:13:34

相关推荐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发热经验

1学术思想

邓铁涛教授认为发热病应先鉴别外感与内伤。临床上,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可相互转化和重叠。

外感发热病失治而形成或诱发加重,而内伤发热,尤其是脏腑气血阴阳亏虚者,卫外抗邪能力减弱,特别容易感受六淫、疫毒之气。罹患杂病复感外邪所致之发热,为临床所常见,临床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细察详诊,判断标本、缓急、轻重。

对于外感发热病的辨证,邓铁涛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也很重要,结合季节,同时要重视掌握证候的特征。内伤发热病的辨证以脏腑辨证为总纲,以五脏相关学说为指导。

2验案举隅

养阴透热和甘温除热治疗高热

黄某,男性,20岁,工人。

患者于1966年8月6日出现恶寒发热,体温在39.8℃上下,历经几家医院治疗,曾用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及激素治疗无效,经各种检查未能明确诊断。

入院症见:发热,手足冷,倦怠,心悸,盗汗,腰酸软无力,小便淡黄,形体瘦弱,面白微黄无华,唇淡白,肌肤甲错,言语声低,舌质淡红,舌尖稍红,苔薄白,脉弦。夜晚体温38.2℃,中午体温36.2℃,血压90/60mmHg,白细胞12.9×109/L。经集体会诊,分析此证倦怠,心悸,腰酸软无力,面白微黄无华,唇淡白,舌质淡红为气虚;舌尖红,脉弦略数是阴分不足之证。

辨证:虚劳发热,气阴不足。

治则:益气养血,滋阴清热。

处方:清骨散加减。

黄芪30g,当归12g,白芍12g,糯稻根30g,胡黄连6g,生地30g,鳖甲45g,银柴胡6g,地骨皮15g,知母12g。

3剂,日1剂,水煎服。

服药3剂后盗汗减少,后加白薇15g、石斛15g,服2剂后发热全退,精神体力恢复出院。

但患者1967年11月7日再次发热,体温39℃,病情与上一年发病大致相同,但精神和体力较上一年为好。照搬上次治疗方法,用清骨散加减无效。改用抗生素(更换多种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加激素,用药当天体温下降,但翌日体温又复升,中西医治疗10余天无效。

后从中医仔细辨证,患者除发热外,日间为甚,夜多盗汗,每晚起夜七八次,面色暗滞少华,形体不瘦,舌胖淡嫩,脉大少数无力,胃口尚好。此属脾虚内伤的发热,应以甘温健脾,方用归脾汤(黄芪25~30g)。头两天体温仍在37~39℃之间,盗汗逐渐减少,乃坚持服用归脾汤,体温逐步下降,观察10余天,精神体力恢复出院,并嘱其继续服归脾丸1个月巩固疗效。

原按

本案本身是一个同病异治的典型。患者首次发热经西医治疗,未查明原因,效果不显,经中医辨证诊为气阴两虚的虚劳发热,经用清骨散效果显着。但当患者第二次发热就诊时,由于症状、体征相似,在定式思维下再用不对证的清骨散效果几无,后经仔细辨证后终定为脾虚内伤的发热,治以甘温健脾的归脾汤,终获佳效。不过这其中也走了不少弯路,可见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编者按

不明原因发热是临床常见病,中医辨证论治会取得一定的疗效。甘温除大热是中医治疗发热的一大特色,但由于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关于甘温除大热的临床研究仅见于个案报道,并未见到关于甘温除大热的随机对照研究报道,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充满变化,治疗上思路的不同导致结果的差异,提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仔细辨证的重要性。

【本文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医大师治疗急危重症经验精选》,作者:方邦江、方晓磊。人卫中医编辑整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该书详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