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专题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高血压专题网 > 高血脂盯上瘦人 咋降脂

高血脂盯上瘦人 咋降脂

时间:2020-02-19 14:39:40

相关推荐

高血脂盯上瘦人 咋降脂

高脂血症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的重要诱因,但血脂高并不是一定会得这些疾病,长期血脂高可使血管弹性降低、硬化、狭窄,甚至血黏度增高,微小血栓形成。这个过程是一个慢性积累性进行性加重的过程,

1降脂治疗不宜操之过急

高脂血症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的重要诱因,但血脂高并不是一定会得这些疾病,长期血脂高可使血管弹性降低、硬化、狭窄,甚至血黏度增高,微小血栓形成。这个过程是一个慢性积累性进行性加重的过程,当这种改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血脂增高多与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关(部分病人有遗传倾向)。当血脂增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时,也就是说还没有发现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时,特别是年轻人和绝经期的妇女,完全可以用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调理来调节血脂,如控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取,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坚持运动、减肥等非药物治疗,只要持之以恒,必有效益。

在非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已伴有高血压等并发症时,可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脂药。降脂治疗,能不吃药就不吃药,因为任何药物都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降脂药也不例外。再说,即便吃药也要与饮食调理、运动减肥等结合起来才会有好的效果,不能光依赖药物来降血脂。

如果患者除了血脂异常外,还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症时,或是有冠心病家族史、高密度脂蛋白(HDL)<1.1mmol/L时,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积极的药物降脂治疗,并坚持配合运动饮食等非药物疗法,将血脂控制在理想水平上,以维护血管功能,降低和减轻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降脂治疗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患者不要期望能在短期内治愈,也不要见血脂降到正常水平就不再注意饮食,否则血脂又会反弹升高。高血脂导致的不良后果是缓慢产生的,不要因为目前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不适而忽视对它的治疗,等到出现并发症时再进行治疗,就为时已晚了。

2高血脂降脂治疗时别忘了护肝

高血脂是现在最为常见的疾病,并且也有向年轻化进展的趋势。而一旦患上了高血脂便可以直接伤害到肝脏。长期高血脂极易并发肝脏病变。 高血脂是现在最为常见的疾病,并且也有向年轻化进展的趋势。而一旦患上了高血脂便可以直接伤害到肝脏。长期高血脂极易并发肝脏病变。

肝脏是脂肪酸合成与氧化、胆固醇合成、蛋白质合成及清除异常脂蛋白主要场所。对于血脂异常也可引起脂肪肝,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高血脂会导致肝部功能损伤,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肝动脉粥样硬化后受到损害、肝小叶损伤后,结构发生变化,而后导致肝硬化,损害肝功能。简单地说,高血脂增加了肝脏代谢的负担,久而久之影响了肝功能。而肝功能低下又使脂类代谢能力降低,更易导致血脂异常,使脂类大量沉积于肝细胞而形成脂肪肝,并引发更为严重的肝脏疾病问题。

常规药物对肝脏具有毒副作用。肝脏担负着解毒的重要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他汀类药物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常用药物,因其确切的降脂效果及多种降脂以外的有利作用而备受关注。但通过最新的临床数据发现,他汀类药物对肝脏毒性的日益凸显,而此类药物在高脂血症的常规治疗的比重已经明显下降。

3降脂治疗达标后是否要终身维持?

指南明确指出在进行调脂治疗时,应将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在心血管疾病极高危患者中,LDL-C水平应降至<70 mg/dL,或者无法达到目标LDL-C时,应降低超过50%。对于高危患者,目标LDL-C应<100 mg/dL。最佳的临床实践要求临床医师不只是简单地开处降脂药,还需要按目标治疗患者最终使其LDL-C水平达标。而一旦降脂治疗达标后,究竟是终止治疗还是持续维持,部分医生或者患者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斑块逆转的病理生理机制角度,降脂达标后仍需长期维持

回顾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过程和理论机制,从早期的脂质条纹到后期的晚期成熟斑块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漫长过程,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首先是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这为LDL-C进入血管壁创造了条件,LDL-C进入血管壁后被氧化形成氧化LDL-C,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氧化的LDL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死亡破裂后,释放大量游离LDL,在内皮下形成“脂质核心”。由此可见,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的核心,而LDL-C < 2.1 mmol/L的动物一般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从理论上看,可通过3条途径达到阻止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目的,①降低血液中LDL浓度,减少LDL进入血管壁内;②保持良好的血管内皮功能,屏阻LDL进入;③加速血管壁内LDL返回循环血流。然而,目前仅有第一种措施可实施于临床,而后2种措施尚处于研究阶段。所以,降脂并长期维持就成为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措施。

二、血脂水平达标只是一个易于监测的“中间指标”而不是最终目的

很多人以为血脂一旦达标就是“治愈”,会擅自停药或减药。但笔者认为血脂水平达标,就像血压和血糖水平达标一样,只是有利于临床诊治的“中间指标”,基于血脂参数(如LDL-C)的达标治疗只是整体治疗策略的前期部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事实上,降脂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在于阻止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危险事件。新的研究表明LDL-C只有降到目标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才可能停止或者逆转。指南明确指出:使用他汀使血脂达标后应坚持长期用药,如无特殊原因不应停药。但截至目前,降脂药物治疗没有明确的“期限终点”。因为一旦停药,药物的保护和调节作用便会消失,被抑制的异常血脂会恢复到服药前水平,之前停滞的动脉粥样硬化也会随着血脂水平升高又加速发展起来。在此后一段时期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也会显著上升。

因此,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药物降脂获得理想效果的患者,应维持血脂达标时的用药剂量,或调整为较小的维持剂量,长期坚持用药。

4安全使用降脂药有讲究 老人降脂不可一降到底

血脂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人群中胆固醇值逐年增加,使用降脂药的人越来越多。血脂高,常有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高尿酸血症等,因此,在使用降血脂药同时,很可能并用降压药、降糖药等,由此带来药物之间相互作用问题。

高血脂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人群中胆固醇值逐年增加,使用降脂药的人越来越多。血脂高,常有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高尿酸血症等,因此,在使用降血脂药同时,很可能并用降压药、降糖药等,由此带来药物之间相互作用问题。高血脂患者必须了解降脂药副作用和与其他药物并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防发生意外。

什么情况下禁忌使用何种降脂药

肾功能障碍患者(血清中肌酐值超过177微摩尔针)服用苯扎贝特(优降脂)、非诺贝特等贝特类降脂药,容易造成药物体内蓄积而诱发横纹肌溶解,应当禁忌使用;贝特类与他;丁类降脂药禁忌同时使用,如必须同时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早期发现横纹肌溶解的蛛丝马迹,采取必要措施。丙丁酚(普罗布考)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者忌用。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影响

他汀类降脂药 与贝特类降脂药同时使用,有可能引起伴有急剧肾功能恶化的横纹肌溶解症;与烟酸制剂或免疫抑制剂合用也有同样危险,特别是与环孢菌素同时使用更为危险;需要在肝脏依赖药物酶细胞色素P450 3A4代谢的辛伐他汀(舒降脂),如与对细胞色素P450 3A4作用极强的抗真菌药(益康唑、咪康唑等)、红霉素、克拉红霉素等同时使用,可阻碍他汀类药物代谢,有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危险。

贝特类降脂药 除有肾功能障碍者不能与他汀类降脂药同时使用外,若与抗凝血药华法令和磺脲类降糖药同时使用,可使后二者在血中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导致作用增强,引起副作用。

丙丁脂降脂药 不得与特非那定(得敏功)、阿司咪唑(息斯敏)同时使用,否则有可能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树脂类降脂药 各种树脂类降脂药不得与降糖药阿卡波糖或降脂药氟法他汀同时使用,否则可影响前二种药物吸收。必须同时使用时,在医生指导下,延长两类药用药间隔。与造影剂碘香酸同时使用可影响后者功能,忌同时使用。

主要降脂药严重副作用的早期症状

使用降脂药一般比较安全,副作用较轻。但近年也有少数患者用药期间出现严重副作用。如能早期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使严重副作用得到改善和恢复;继续用药则可引起严重后果,不可掉以轻心。

横纹肌溶解症:可见于各类降脂药。主要表现为脚抽筋、肌肉疼痛、肌无力、手脚麻木和尿呈褐色。多发生在用药1年之内,50%发生在4个月以上。遇有上述情况应立即停药。

肝功能障碍:可见于他汀类、贝特类降脂药。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无食欲、全身倦怠、皮肤及巩膜黄染以及皮肤瘙痒。出现此情况应停药。

血小板减少:见于他汀类和烟酸类降脂药。主要表现为手脚有出血点,皮肤和黏膜易出血。多发生在用药数周至数月。检查血小板减少时应停药。

周围神经障碍:见于他汀类降脂药。主要表现为:手脚疼痛和麻木,全身特别是脚懒动,走路摇晃,感觉迟钝以及手脚发凉。遇此情况应停药。

过敏综合征:见于他汀类降脂药,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酸懒、体重减少和关节疼痛等。发生时间不定,可以是3个月或1年以上。应停药。

粒细胞减少症:见于贝特类降脂药。主要表现为嗓子痛和伴有恶寒的高热。好发时间不定,可以在用药早期或用药数月以后。出现此症状应停药。

过敏性休克:用贝特类降脂药后短期出现,表现为颜面发热、发红,皮肤有荨麻疹,舌及手脚发麻,呼吸困难和心悸。遇此情况需请医生急救。

斯—约综合征(出血性多形性红斑综合征):见于贝特类降脂药,主要表现为发热、眼充血发红、皮肤和黏膜发疹有糜烂(也可见于口唇)、食欲下降。多发生在用药后2-3周。应停药。

室性心律失常、晕厥:见于丙丁酚降脂药。主要表现为气短、眩晕、心律失常、意识丧失。应停药,请医生处理。恢复后还要定期检查心电图。

消化道出血:见于丙丁酚降脂药。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或黑便,呕吐物也可能带血。应停止继续用药。

老人降脂 不可一降到底

高脂血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其中,血脂中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数值越高,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降低血脂,可以减少患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但是,降脂究竟到什么程度合适?是不是越低越好呢?

血脂是人体内的中性脂肪,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和类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物质。它不仅参与能量的产生和贮存,还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的原料。如果血脂水平过低,机体的一些生理活动必将受到影响。研究显示,对老年人来说,胆固醇低并非都好,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胆固醇水平低于4.16毫摩/升时,其危险性与胆固醇水平高于6.24毫摩/升相当。尽管脑出血发病率随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而降低,但血清胆固醇低于3.64毫摩/升时,脑出血发生率反而更高,而且缩短寿命。

中老年人血脂应维持在什么水平要结合本人的健康状况。对于没有冠心病和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又不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家族史,其血脂总胆固醇最佳范围在5.2~5.6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要小于3.6毫摩/升。如果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但无冠心病史和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清总胆固醇就要小于5.2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要小于3.12毫摩/升。已患冠心病的人总胆固醇就要小于4.68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应小于2.6毫摩/升。糖尿病人不仅糖代谢异常,而且脂代谢异常,高血糖常与血脂、血压和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存,专家指出,糖尿病实质上也是心脏病,糖尿病人如果单纯控制血糖,只能减少眼睛、肾脏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没有减少危及生命的血管疾病。因此,只有同时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才能阻止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发展。故糖尿病人血脂控制应与冠心病患者一样。

血脂升高时往往没有任何感觉,但是危害极大,因此,一般人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而已知血脂高的人,应3~6个月检查一次。在用药物降脂过程中,不要盲目追求低胆固醇,低胆固醇并非是老年人健康的必需因素,而极低胆固醇反而可能与冠心病有关,高龄老人降脂治疗要多加小心,降到一定水平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硬化是渐进地、无声无息的,故下列人员应常规检查血脂水平,以便于了解血脂的高低:

有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家属有早发病或早逝者。

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

40岁以上男性或绝经后妇女。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5高血脂饮食有原则 降脂“良药”别错过

高血脂的危害对身体是不明显的、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早期多数人没有症状,这也是很多人不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原因。高血脂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出现器官缺血的严重后果。

高脂血症是指血中胆固醇>220mg/dl和/或甘油三酯>150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mg dl="">140mg/dl。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病症,在中老年人当中发病率高,它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乃至冠心病、脑血栓、脑出血等,危及生命。因此,高脂血症不仅是血脂高一点,其严重性绝对不能忽视。

高血脂饮食讲究一个平衡和五个原则

1、 低热量:有部分高血脂患者体型肥胖,因此,减少总热量,是主要的减肥方法,通常是每周降低体重0.5-1公斤合适。

2、 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血中甘油三酯受饮食影响较大,而胆固醇受饮食的影响相对要小。但长期大量进食高胆固醇的物质如蛋黄、动物内脏、鱼籽、脑等,也可以导致高血脂。

饮食治疗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无论是否采取任何药物治疗之前,首先必须进行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无效时或病人不能耐受时,方可用药物治疗。在服用降脂药物期间也应注意饮食控制,以增强药物的疗效。

(1)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是控制热量的基础。

(2)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摄入过多的确害处不少,膳食中的胆固醇每日不超过300亳克。

(3)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4)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5)多吃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的食物。

餐桌上的降脂“良药”

大豆: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卵磷脂,三者均可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尤其重要的是,大豆及其制品中还含有大豆的皂苷(如豆浆煮涨时浮起的那层泡沫状物质),这种物质能有效降低血脂,还具有减肥和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黄瓜:黄瓜中含有细纤维,具有促进肠道腐败物质排泄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另外,黄瓜中含有的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尤其适用于心血管病患者。

大蒜: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新鲜大蒜能够大大降低血液中的有害胆固醇的含量。大蒜粉剂制品可降低8%的胆固醇,而新鲜的大蒜或大蒜提取物则可降低胆固醇15%。大蒜的降脂效能与大蒜内所含的物质——蒜素有关。大蒜的这一有效成分有抗菌、抗肿瘤特性,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糖和血脂等。实验发现将几滴蒜素滴入牛奶,牛奶中的胆固醇大为降低,北方人比南方人爱吃生蒜,患心脏病少得多,就是因为大蒜有降低血中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缘故。

洋葱:()其降血脂效能与其所含的烯丙基二硫化物及少量硫氨基酸有关,这些物质属于配糖体,除降血脂外还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食物。

牛奶:含有羧基,甲基戌二酸,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此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钙,也可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生姜:生姜内含有一种类似水扬酸的有机化合物,该物质的稀溶液的稀释剂和防凝剂,对降血脂、降血压、防止血栓形成有很好的作用。

甲鱼:具有滋阴、进补的作用。实验证明,甲鱼能有效地降低高脂饮食后的胆固醇含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