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专题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高血压专题网 > 老人怎么应对低血压_低血压的饮食建议_低血压的原因有哪些

老人怎么应对低血压_低血压的饮食建议_低血压的原因有哪些

时间:2018-11-05 16:36:52

相关推荐

老人怎么应对低血压_低血压的饮食建议_低血压的原因有哪些

对于很多老年朋友来说,高血压是他们都很惧怕的一种疾病,而很少有人会提及低血压,其实低血压对老人身体的伤害也是不可估量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老人应该如何应对低血压,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具体介绍吧。

1低血压的原因有哪些

病因分类:

一般根据低血压的起病形式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一、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有关本部分内容可参阅本书晕厥和休克章节。

二、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其中多数与患者体质、年龄或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称之为体质性低血压;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而与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系统疾病有关的低血压称之为继发性低血压。

1、体质性低血压;

2、体位性低血压:

(1)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2)仰卧性低血压综合征;

(3)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3、继发性低血压:

(1)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

(2)内分泌代谢疾病: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 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周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等。

(4)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血容量不足:腹泻、呕吐、大量脱水、过度利尿、出 汗过多、失血过多等。

(6)医源性:镇静、催眠类药物、扩张血管药物、交感神经(包括神经节)阻滞药物、利尿剂、脱水剂、抗 抑郁药物、氯丙臻等。

(7)其他:如高原性低血压、类癌综合征等。

机理

血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排血、周围血管阻力和循环血量三个因素,三者之间相互适应,互相协调,才能保证血压的相对稳定,这种协调主要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来完成。无论何种因素造成上述三种因素之一或多个功能发生障碍或使其协同作用受损,必然导致血压的异常变化,如心脏排血减少、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和(或)循环血量不足引起血压降低,反之引起血压升高。有关血压的调控机制参阅高血压一节有关内容。下面仅以体位性低血压为例介绍其发生机制。

正常人在平卧休息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管壁张力下降,直立时由于重力作用,使大约700ml左右的血液积于下肢血管,这样就会因为供应头颈部的血液减少,通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一方面通过增快心率和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增加血管张力减少下肢淤血,当然,站立时下肢肌肉张力增高对血管(尤其静脉)的挤压,促进血液回流,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代偿的结果就保证了正常人取直立位时仅有短暂的动脉收缩压下降(下降幅度一般为0.7-2.0 kPa或5-15 mmHg),舒张压不降或有上升趋势,平均动脉压一般保持不变。

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主要与下列机制有关:

①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包括失血、失液所致的血容量绝对不足和血管扩张剂所致的血容量相对不足;

②心血管反应性的降低;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脏和血管反应性的降低,临床上主要见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

③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常因阻断压力感受器反射弧的某一部分,使周围血管张力不能随体位改变而变化,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周围交感神经节(链)切除术、脊髓病变或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运动中枢周围病变(如第四脑室肿瘤)、某些中枢镇静剂、抗抑郁药等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皆与此有关;④舒血管因子的释放增多:如组胺5一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的血液浓度升高引起周围血管舒张等。

2老人怎么应对低血压

高血压危害大家当然知道,下列两种情况也应引起警惕!

一种情况是脉压差过高或过低(正常脉压差在30-40毫米汞柱之间),脉压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动脉硬化程度的一个指标。这种情况多因动脉硬化或心脏病引起,如果本身就患有高血压就很危险了,必须把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另一种情况是血压过低,低血压会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和养份不能及时输送到全身,可致多种症状以及心肌缺血。

血压不稳、血压偏低也是病,甚至比高血压更可怕!

血压不稳定的情况甚至比单纯性高血压更危险。血压忽高忽低让患者掌握不了自身血压动态,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最危险的是,本来就脆弱的血管在这种忽高忽低的压力之下,极易发生破裂,存在极度安全隐患。

有的患者血压忽高忽低,吃药就降,不吃就升;有的患者是隔几天天必升高一次,加大药量才能控制住。就像是在忽高忽低的不稳定电压状态下,电灯泡灯丝很容易就会烧断一样,如果血压忽高忽低不稳定,血管也更容易发生破裂。

降压药只是将血压降低到正常范围,而对引起高血压的动脉血管硬化和血栓并没有改善,发病根源还在,一旦遇到突发诱因,比如生气、吵架、摔倒、大喜大悲、用力过猛、弯腰或突然起身,就会导致血管破裂、脑中风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以下三种情况,更应做好健康体检。

直立性低血压:从卧位改变到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与之相关的疾病有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征,或其他情况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

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慢性营养不良和血液透析等。

排尿性低血压:排尿中或排尿后突然晕倒,神志不清,发作后2-3分钟恢复正常。多因夜间膀胱充盈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压力骤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所致。

3低血压如何预防

低血压日常预防

1、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2、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起立时不能突然,要转身缓缓而起,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

3、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因为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

4、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尤宜穿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以加强静脉回流。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5、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发病。

6、无症状性低血压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通过适当参加体力活动来增强体质,提高对血压变化的调节能力,也可服补益气血的中药。

低血压健康教育

1、平时养成运动的习惯,均衡的饮食,培养开朗的个性,及足够的睡眠。所以低血压的患者,应过规律的生活。

2、低血压患者入浴时,要小心防范突然起立而晕倒,泡温泉也尽量缩短时间。

3、对血管扩张剂,镇静降压药等慎用。

有直立性低血压的人:

可以穿弹性袜。夜间起床小便或早晨起床之前先宜活动四肢,或伸一下懒腰,这样活动片刻之后再慢慢起床,千万不要一醒来就猛然起床,以预防短暂性大脑缺血。也可以在站立之前,先闭合双眼,颈前屈到最大限度,而后慢慢站立起来,持续约10一15秒钟后再走动,即可达到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目的。

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加强营养多食易消化蛋白食物如:鸡蛋鱼乳酪牛奶等,多喝汤多饮水增加盐份摄入。

4低血压的典型症状

1、疲乏、无力:

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软无力,经午睡或休息后可好转,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这种倦怠感与患者实际工作或活动所消耗的体力不相称,即这种乏力并非都是因疲劳过度所致。这种疲乏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过多的肌肉收缩不协调,而不恰当地消耗肌力所致。

2、头痛、头晕:

在低血压病的患者中,头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诉,其头痛往往在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较为明显,头痛性质和程度不一,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头晕轻重不一,轻者两眼发黑、眩晕;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晕厥倒地,常在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时最易发生。此外,静止而又负担过重的工作条件下也易发生。头痛和头晕可能与血压低致脑灌注不足有关。

3、心前区隐痛或不适:

低血压病患者心前区隐痛、不适,不仅可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发作,在安静时也可发作,甚至引起心绞痛样发作,尤其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这种情况不仅见于低血压病并冠心病的患者,也可能由于血压过低本身导致冠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而产生上述症状。

4、神经功能障碍:

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和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表现为多汗、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浑身忽冷忽热,时有蚁爬感,手脚麻木等。

5、内分泌功能减退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一类物质不足,部分患者血糖降低和性功能衰退。

6、其他:

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以及血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征象。

原发性低血压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动脉血压测值达低血压标准,除外继发性低血压病和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可以作出诊断。

5低血压的饮食建议

一、低血压的饮食建议

平时应多食些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猪、牛、羊肉、鸡、鸭、兔、鱼、蛋、奶、大豆等。糖类、脂类可适当多吃,包括糕点、糖果、藕粉、杏仁等食品,以增加总热量。菜肴要多带盐分,以便血压升高。血压过低的青少年,也可在医师的指导下服些益气补血、振奋心阳的药物,如党参、黄芪、当归、白术、大枣、麦冬、桂圆、五味子等。伴有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糖、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二、饮食治疗

加强营养,多食易消化蛋白食物,如:鸡、蛋、鱼、乳酪、牛奶等多喝汤,多饮水,增加盐份摄入。有一种很实用,有效方便的方法,可以在平时常饮用下边可以治疗低血压食品中一,二种的泡制的饮品,比如知道这些常吃可以治低血压,如党参、黄芪、当归、白术、大枣、麦冬、桂圆、五味子等。

如姜、葱、醋、酱、糖、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你就可以从中找出一,二样来泡茶喝。可以买些大枣,桂圆加红糖每天泡茶饮,很方便。也可以用红糖加姜末制成姜汤喝。也很方便的。关键注意养成多吃以上一到二种食品的习惯。能在平时每天的生活习惯中加入了这习惯。低血压很快会没事了!

低血压患者的治疗不仅要注意饮食方面的调理,也要注意运动,积极的锻炼,增强体质,才能提高血压。

三、运动处方

1、加强体育锻炼。坚持各种运动,如跑步、做操、游泳、滑冰、爬山、打太极拳、练剑、玩球等等。既可锻炼体魄、增强体质,又能振作精神、陶治情志。运动可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增高、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因而使血压上升,同时也可刺激心血管运动及调节中枢,改善周身的血液循环状况,天长日久。就可增强身体素质,使血压也逐渐升高到正常水平。

2、消除紧张,保持良好心情。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能使机体免疫力降低、食欲减退、营养缺乏,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功能紊乱,使血压下降。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提高血压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