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专题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高血压专题网 > 低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_低血压有哪些表现_低血压的自我诊断方法

低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_低血压有哪些表现_低血压的自我诊断方法

时间:2019-06-15 21:29:48

相关推荐

低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_低血压有哪些表现_低血压的自我诊断方法

低血压指的是高压低于90毫米汞柱(12千帕),低压低于60毫米汞柱(8千帕)。老年人低于100/70毫米汞柱,也称为低血压。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平时我们讨论的低血压多为慢性低血压,即血压长期偏低,并伴有头晕、头昏、乏力、易疲劳等症状。

1低血压的治疗方法

一、低血压的西医治疗

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定期随访,因为某些所谓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转变为低血压病,也可能原属病理性低血压病,只是早期未能发现有关病理改变而误认为是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2.原发性低血压病的治疗包括以下几点:

(1)饮食营养方面应给予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和烟酰胺(维生素PP)等。适当饮用咖啡、可可和浓茶,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血管舒缩中枢功能,有利于提升血压和改善临床症状。此外,饮用蜂蜜或蜂王浆也有裨益。

(2)适当参加运动和医疗体育:

如医疗体操、保健操、太极拳、气功、按摩以及理疗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压。

(3)对于上述治疗无效:

且临床症状严重者,可酌用小剂量激素,如9-a氟氢可的松0.1mg/d开始,根据治疗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本药具有水钠潴留作用,通过增加血容量而提高血压。必要时可辅以咖啡因、麻黄碱(15~30mg,1~3次/d)和盐酸士的宁肌内注射。此外,根据临床症状可予以对症治疗。

3.病因治疗

对体质虚弱者要加强营养;对患有肺结核等消耗性疾病者要加紧治疗;因药物引起者可停用或调整用药剂量。如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后血压下降过快而感到不适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给药方法和剂量;对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由卧位站立时注意不要过猛,或以手扶物,以防因低血压引起摔跤等。

4.适当加强锻炼

生活要有规律,防止过度疲劳,因为极度疲劳会使血压降得更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适当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减少直立性低血压的发作,老年人锻炼应根据环境条件和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如太极拳、散步、健身操等。

2低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

饮食是治疗血压低的有力措施之一,可逐渐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排血量,提高动脉管壁紧张度,从而逐步使血压上升并稳定在正常水平,消除血压低带来的种种不适症状。

那么低血压患者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低血压患者忌食生冷及寒凉、破气食物,如菠菜、萝卜、芹菜、冷饮等。

2、不能吃玉米、芹菜、醋等降血压食物。

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功效,可常食用。

4、宜选择高钠,高胆固醇的饮食,如动物脑,肝,蛋黄,奶油,鱼子等,使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也随之增加,动脉紧张度增强,血压将随之上升。

5、晕素兼吃,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3低血压的自我诊断方法

一、血压低的检查

1、体格检查

对低血压患者除了注意分别测量卧位与立位血压外,尚应注意双上肢以及上、下肢间血压的比较测量,以排除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的动脉狭窄。除此之外,查体时还应注意患者面容、皮肤色泽、毛发分布、胖瘦、有无水肿等一般表现;心脏查体尤应注意心音和心脏杂音的变化;神经系统检查注意患者肢体感觉、运动以及共济运动等。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根据病史和查体可以获得患者低血压病因诊断的线索,但若确立诊断尚需依靠必要的实验室或特殊检查。

如怀疑糖尿病者需进行血糖、尿糖测定;心血管疾病需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甚至心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也可进行血常规、血电解质、肌钙蛋白、24小时动态心电图测定、有创性电生理检查、直立倾斜试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内分泌疾病的诊断需有垂体、肾上腺或甲状腺功能测定的证据。如怀疑肺栓塞,可进行血气分析、肺动脉CT、肺通气灌注扫描等。如怀疑颅内病变或局灶性神经病变,则要进行脑电图、头颅和脑CT及磁共振。

二、血压低的诊断

低血压的诊断主要根据动脉血压测值达低血压标准。同时,对低血压患者注意询问以下情况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询问除低血压外,有无其他血管症状,有无其他系统疾病,如无则考虑为原发性低血压。

2、询问有无急重症造成急性血容量不足或急性心功能减低、心排血功能障碍。

3、询问有无引起低血压症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有无高原居住史。有无引起低血压症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临床表现。有无代谢性疾病、脊髓病变。

4、询问低血压状态是何时发生的,与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体位有无明显关系。有无长期卧床病史。有无外科手术,外伤而导致自主神经损害的原因。

5、询问低血压发生的时间长短,临床表现与服用药物的关系。

通过详细询问以上情况,能明确低血压是原发性或继发性,是否为急性低血压,结合临床其他资料,可明确原发病因。

4低血压对人体的危害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是中风的危险因素,降血压是防治中风的重要措施。是不是血压降得越低越好,还是低血压就安全不会中风呢?其实,血压的过高过低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将中风分为两类,一类是出血性中风,这类中风与高血压是直接相关的,绝大部分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引起的;另一类是缺血性中风,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缺血性中风既可发生在高血压病人身上,也可发生在血压过低的病人身上。因为血压低的病人也会有脑血管硬化,如脑血栓形成是由于长期脑血管动脉硬化,是血管腔狭窄、闭塞;有的动脉变得粗细不匀,血管挛曲,阻力增加,血流缓慢,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形成软化、坏死所致。

有的高血压病人应用降血压药后血压降得过低,或有低血压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血压过低时脑组织缺氧,血流缓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几血粘度升高,引起脑血管阻塞、脑供血不足,而发生缺血性中风。另外,还有的老年人由于存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使心脏不能有效地搏血,而导致血压过低,脑血管供血不足,也可能发生缺血性中风。患有动脉硬化症的老年人血压不宜过低,高血压病患者在服用降血压药的过程中要经常测量血压,以免血压降得过低而发生中风。

低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提醒血压低的患者应该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长期血压低带来的危害,平时都要注意中风的前兆,及时防护,谨防中风。

5低血压有哪些表现

1.急性低血压

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2.慢性低血压

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1)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2)体位性低血压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或精神类药物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继发性低血压某些疾病或药物可以引起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高度的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特发性或肥厚性心肌病、血液透析病人和慢性营养不良症等,以及服用降压药、抗抑郁药。这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压也可以出现头昏、头晕等低灌注的症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