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专题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高血压专题网 >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症状及其临床表现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症状及其临床表现

时间:2022-02-15 10:24:57

相关推荐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症状及其临床表现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是中国孕产妇死亡的第3位原因,占非直接产科死因中的第一位。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分娩时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产后循环血量的增

1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是中国孕产妇死亡的第3位原因,占非直接产科死因中的第一位。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分娩时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产后循环血量的增加,均易使有病变的心脏发生心力衰竭。同时,由于长期慢性缺氧,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和胎儿窘迫。临床上以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多见,尚有先天性、妊高征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等。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以风湿性心脏病最多见,约占65%到80%,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20%到35%),为贫血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均较少。此病应引起足够重视。那么,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孕妇强心

应用快速洋地黄制剂以改善心肌状况。首选去乙酰毛花苷,亦可用毒毛花苷。奏效后改服排泄较快的地高辛维持。孕妇对洋地黄类强心药的耐受性较差,需密切观察有无毒性症状出现。

2。孕妇利尿

常用呋塞米静脉注射,以利尿而降低循环血容量及减轻肺水肿。可重复使用,但需注意电解质平衡。

3。患者扩血管

心力衰竭时,多有外周血管收缩增强,致心脏后负荷增加,应用扩血管药可起“内放血”作用。选用硝酸异山梨酯、巯甲丙辅氨酸或哌唑嗪。

4。镇静

小剂量吗啡稀释后静脉注射,不仅有镇静、止痛、抑制过度兴奋的呼吸中枢及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作用,且可抗心律失常,常用于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抢救。

5。减少回心静脉血量

用止血带加压四肢,每隔5分钟轮流松解一个肢体。半卧位且双足下垂可起相同作用。

6。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由心力衰竭所致,亦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严重者应及时纠正。快速房性异位节律,用电击复律安全有效,亦可选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等。快速室性异位节律多用利多卡因、盐酸美西律(慢心律)、苯妥英钠,后者尤适用于洋地黄中毒者。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原则上安装临时起搏器,亦可静脉滴注异丙基肾上腺素。

2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预防 不同时期不同对策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是中国孕产妇死亡的第3位原因,占非直接产科死因中的第一位。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分娩时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产后循环血量的增加,均易使有病变的心脏发生心力衰竭。同时,由于长期慢性缺氧,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和胎儿窘迫。临床上以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多见,尚有先天性、妊高征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等。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以风湿性心脏病最多见,约占65%到80%,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20%到35%),为贫血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均较少。此病应引起足够重视。那么,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1、产程开始即应给抗生素,积极防治感染。每日4次测体温,勤数脉搏和呼吸。

2、使产妇安静休息,可给少量镇静剂,间断吸氧,预防心衰和胎儿宫内窘迫。

3、如无剖宫产指征,可经阴道分娩,但应尽量缩短产程。可行会阴侧切术、产钳术等。严密观察心功能情况。因产程延长可加重心脏负担,故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硬膜外麻醉为宜。如发生心衰,须积极控制心衰后再行剖宫产术。

4、胎儿娩出后腹部放置沙袋加压,防止腹压骤然降低发生心衰,并立即肌注吗啡0.01克或苯巴比妥钠0.2克。如产后出血超过300毫升,肌注催产素10~20单位。需输血输液时,应注意度勿过快。

5、产褥期产妇应充分休息。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心率、血压及阴道出血情况。警惕心衰及感染。继用抗生素。绝育术应予考虑。

3妊娠合并心脏病要做的检查有哪些?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是中国孕产妇死亡的第3位原因,占非直接产科死因中的第一位。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分娩时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产后循环血量的增加,均易使有病变的心脏发生心力衰竭。同时,由于长期慢性缺氧,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和胎儿窘迫。临床上以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多见,尚有先天性、妊高征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等。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那么,妊娠合并心脏病要做的检查有哪些?

孕妇体征:

①妊娠期心脏病的诊断 :应详细询问有无心脏病史,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及风湿热史;心脏体征有舒张期杂音、Ⅲ级或Ⅲ级以上收缩期杂音、严重的心律失常,提示有心脏病。X线检查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改变。

②Ⅲ级或Ⅲ级以上收缩期杂音,性质粗糙而时限较长者应考虑心脏病的诊断。有时诊断比较困难,须待产后随访再确诊。

③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舒张期奔马律出现,均提示有心肌病变;而过早搏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时可在无心脏病的孕妇中发现,应注意识别。

孕妇病史:

孕妇初诊时应详细询问以往有无心脏病史,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和风湿病史。过去诊疗情况,有无心力衰竭等。

辅助诊断

①常规作心电图检查有助诊断。

②超声心动图有助于确诊有无肺动脉高压及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别。

4引发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原因?

妊娠期心脏病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时病情更加危重,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直接原因,严重影响母婴的生命安全。妊娠期心脏病致心力衰竭治疗原则:合理用药、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和时机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关键处理措施。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病因

感染因素

肺部感染因肺循环阻力的增加可导致心衰发生;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可加重心肌缺氧情况;妊高征时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使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心脏后负荷增加,同时由于水钠潴留、血容量的增加引起心脏前负荷增加,因而易发生心力衰竭。

医源性因素

由于产后补液量过多而产生的医源性心衰也不容忽视。故积极寻找诱因,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对心衰的防治极为重要。

发病机制:

妊娠期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安静状态下心输出量即可增加30%~40%。妊娠32~34周时血容量增加达到最高峰,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室负荷增加;同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引起神经内分泌改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肺小动脉及周围小血管收缩痉挛,尤其是伴有贫血、感染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会进一步加重左、右心室阻力负荷,降低心排出量,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甚至发生心肌变性或心脏骤停。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典型症状

心衰发生的早期症状,如出现无诱因的胸闷、气急、心慌、夜间憋醒时应及时处理,以避免心衰的发生。

早期心衰表现

1、 轻微活动后有胸闷、气急及心悸。

2、睡眠中憋气、胸闷而憋醒,甚至坐起或走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3、体息时心率超过ll0/min。

4、休息时呼吸超过20/min 多发群体:原有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和由妊娠诱发的心脏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等育龄妇女及孕妇均为心衰高危人群。

5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病理分析

产后1~2天内,组织内潴留的水分进入血循环,致体循环血量有再度短暂的增加,心脏负荷又有所加重。由于上述原因,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在妊娠32周时、分娩期及产后3天内心脏负荷最重,易发生心力衰竭。

妊娠时血液总量增加约30~40%,心率加快,每分钟心搏出量增加,至妊娠32~43周达最高峰,此时心脏负担亦最重。以后逐渐减轻,产后4~6周恢复正常。

此外,水、钠的潴留、氧耗量的增加、子宫血管区含血量的增加、胎盘循环的形成以及因横膈上升使心脏位置改变等,均使心脏的负担随妊娠期的增长而逐渐加重。因此,对心脏病合并妊娠者,在处理上应倍加注意。

一、妊娠期

妊娠期母体血容量比孕前增加30%到40%,妊娠32到34周达高峰:心搏出量相应加大,心率加快;子宫的增大,横隔上升,心脏移位,大血管扭曲,右心室压力增加,这些都加重了心脏负担。

二、分娩期

此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更趋明显

1、第一产程

子宫收缩增加了周围血循环的阻力和回心血量。

2、第二产程

除子宫收缩外,腹肌和骨骼肌收缩,使周围阻力更为增加,产妇用力屏气肺循环压力增高和腹压升高,故第二产程时心脏负担最重。

3、第三产程

胎盘娩出,胎盘血循环中断,大量血液从子宫迅速进入血循环,使回心血量突然增加;或因子宫突然缩小,腹压骤减,血液向内脏灌注,回心血量骤减,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这些急剧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增加心脏的负担,容易诱发心力衰竭。

三、产褥期

产后一周内尤其是产后三天内易发生心衰。多量血液进入体循环外,大量组织内潴留的液体回流到血循环,使血容量明显增加,一般在产后3到6周内达到妊娠前的水平。

综上所诉,妊娠32到34周、分娩期及产后最初三天内,是心脏病孕妇最易发生心力衰竭的时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