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专题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高血压专题网 > 医生告诉你:远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这些基本知识得了解!

医生告诉你:远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这些基本知识得了解!

时间:2023-09-25 11:09:35

相关推荐

医生告诉你:远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这些基本知识得了解!

#百里挑一#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的改变,糖尿病近些年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的资料显示,全球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大约有 4.6亿人确诊患有糖尿病,根据目前的增长比例估计到了25年后这个数字将会上升到7亿人。而且如果按年龄来看,其中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2成患有糖尿病。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研究认为,有一半人在确诊前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按照这个比例,全球可能还有2.3亿的糖尿病患者还未被诊断。同样,在我国,成年人中有1.14亿人患糖尿病,目前已经居世界首位。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认识了解糖尿病就显得尤为重要。

01

什么是糖尿病?成因如何?

按照医学界的定义来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疾病,主要原因是糖代谢的异常,因为人体胰腺功能不全或者异常,导致胰岛素缺乏,从而对糖类的利用能力下降,甚至完全无法利用,出现血糖的大幅升高。人体如果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是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等。

人体的糖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正常人体摄入食物后,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后,这些食物会被分解生成葡萄糖,这些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中,血糖因此升高,正常的机制下,人体胰脏会迅速分泌胰岛素,通过胰岛素的功能来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的细胞,给细胞功能能量,同时也可以将糖分转化为脂肪储存。但糖尿病患者则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太少、不足,或者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无法有效的利用血液中的糖分,结果就是血糖处于较高的水平,一方面会损害人体的血管、脏器,另一方面血糖超过肾脏吸收的负担,就会被肾脏通过尿液排出,这就是糖尿病了。

确诊糖尿病的标准是多少?

糖尿病诊断主要根据个人的血糖水平。如果出现糖尿病相关症状“三多一少”,并且空腹血糖(空腹8小时)≥7.0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糖尿病;不过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但血糖超标,那么就需要多进行一次血糖测试,如果此时血糖依然超标,那么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此外,空腹血糖(空腹8小时)超过了6.1mmol/L但没有超过7mmol/L,而餐后虽然超过了7.8mmol/L,但小于11.1mmol/L就是糖尿病前期了,说明已经出现血糖的异常,应该多加注意,患糖尿病的风险非常高。

糖尿病有4个主要的因素:

1、遗传问题,有家族史的人患病几率较大。

2、体质问题,每个人对于糖分的耐受不同,有些人更容易患糖尿病。

3、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问题,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能增加患病几率。

4、情绪和压力的原因,受不良情绪和压力的影响,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以及增加胰脏负担。

糖尿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型糖尿病:也被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1型糖尿病发病相对比较急骤,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的症状比较明显,尤其是体重急剧下降,尤其儿童发病,很多人可能较为忽视,所有有些患者第一次看病时可能会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在的统计,有超过110万儿童和青少年患有第一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种糖尿病一般发于成人,多见于家人有患病的,生活饮食习惯不佳,而且运动较少的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人患二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这个疾病跟妊娠有关,是患者在妊娠期间患有糖尿病了,有些患者如果在妊娠期间保持较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在生产后可能会出现血糖恢复正常的情况。但如果控制不佳,一方面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出现新生儿低血糖,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妊娠结束后转变为糖尿病。

其他型糖尿病:多是由于其他因素影响导致的糖尿病,比如药物导致、内分泌导致、感染导致等等。

02

糖尿病的早期征兆及高危人群

对于糖尿病来说,由于1型糖尿病发展较快,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但2型糖尿病多数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检查空腹血糖是才会发现,甚至有些人等出现并发症,有心血管系统疾患,视力问题后才发觉自己已经发病了,那么对于糖尿病来说,早期哪些小问题是征兆呢?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1、经常性感觉口渴、喝水觉多,效果有限;

2、尿频,但往往没有泌尿系统感染的迹象;

3、常觉得饿,吃的也比较多,但体重却会减轻,甚至出现快速下降;

4、经常感觉疲劳,走路抬不动脚,运动更累;

5、视力模糊,皮肤瘙痒;

6、出现四肢麻木,脚步会有莫名的刺痛感;

7、如果有伤口或者溃疡,常常不好愈合;

8、可能会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超过2项的话,尽量去医院进行血糖测试,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及糖耐量测试,以便了解是否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1型糖尿病家族病史的儿童或者年轻人,对于1型糖尿病目前没有办法预防。

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首先是糖尿病前期患者;肥胖;4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跟年龄有相关性;家人中有患2型糖尿病的人,如果父母有一人患糖尿病,那么自己有4成的几率,如果父母均是,那么自己有7成几率患病;每周运动少于3次的人;曾经患有妊娠糖尿病或婴儿出生超过四千克的。

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以前怀孕期间患有妊娠糖尿病;婴儿出生超过四千克;肥胖;超过25岁;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人。一般来说以前有过妊娠糖尿病虽然生完孩子会恢复正常,但未来患病风险会增加,而且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容易肥胖,以后患病风险也较大。

03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不同类型糖尿病防治方法有所不同

糖尿病的并发症一般有急性及慢性两类。急性并发症多是由于血糖太高或者太低导致的,需要马上送医院救治,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慢性并发症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发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虽然慢性不至于突发危险,但长期有失能残疾的危险,也会减少患者的预期寿命。

急性并发症:高血糖昏迷;低血糖休克

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血管病等

糖尿病的防治方法

总得来说,糖尿病防治原则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稳定血糖,但对于1型及2型糖尿病来说,其防治方法还有所不同。

1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胰岛素治疗,并且要运动、控制饮食

2型糖尿病治疗主要通过:减肥、饮食和运动控制;如果以上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服用部分处方药物(双胍类、磺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如果药物控制不佳,那么只有使用胰岛素了。

由于1型糖尿病主要跟遗传及自体免疫相关,没有较好的预防方法,只能通过胰岛素和饮食、运动控制。而2型糖尿病跟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所以预防就要通过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来起到效果,包括均衡饮食,保持标准体重、培养运动的习惯,不吸烟酗酒等等能够减少患病几率。

此外,患上糖尿病后,患者需要时常注意自己的血糖水平,避免血糖“坐过山车”,忽高忽低都是非常危险的,而且比相对稳定的血糖更容易患并发症,也容易出现感染或者患感染性疾病,所以一方面要正确服药控制,另一方面也需要患者利用家用血糖仪定期监测血糖,防患于未然。

04

日常有关糖尿病的5个疑问

对于自己或者家人患有糖尿病后,很多人有许多疑问,有些是害怕不敢问的,有些是来不及详细问的,今天我们针对常见的几个问题跟大家聊一聊:

1、自己平时喝咖啡比较多,有人说经常喝咖啡容易患糖尿病,是这样吗?

对于患糖尿病来说,遗传因素较高,生活作息、运动、饮食次之,所以经常喝咖啡并不是主要原因,当然要排除经常性的喝含有大量糖分的咖啡。其实有研究认为长期饮用咖啡(无糖类的咖啡,比如美式等)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但效果有限。

咖啡是由咖啡豆制成的,可以看做一种特殊的豆浆,如果自己已经患上糖尿病了,那么咖啡还是应该少喝,毕竟咖啡里也是有碳水化合物,喝多了也会升高血糖,建议每天摄入咖啡在600ml以内。

2、家里人患了糖尿病,不过怕离不了药,或者有副作用,很排斥吃药,就想着通过规律运动,控制饮食来控制糖尿病,能行吗?

如果已患糖尿病,并且通过规律运动和控制饮食无法让血糖达标的话,还是应该服用药物或者使用胰岛素的。为什么呢?因为人体控制血糖是通过胰腺分泌胰岛素,如果胰腺“罢工”了,胰岛素减少或者缺失那么就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只是通过运动和饮食是无法做到有效控制的。

当然,如果胰腺损伤小,胰岛素减少不多,这类患者多数处于糖尿病前期或者早期糖尿病状态,这时候通过运动和饮食控制,是可以帮助血糖利用,从而恢复正常人的血糖标准。

而且糖尿病的进展也是逐步的,早期能够尽早利用药物治疗,是可以减慢这个进程的,这并不是对药物的“依赖”,而是作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此外,只要是药物就有副作用,不过随着医疗的进步,药物的副作用也在逐步减小,可以这么说,只要患者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基本不会出现较大的副作用,是可以放心服用的。

3、糖尿病容易导致哪些并发症?

每个人体质不同,患糖尿病后出现的并发症也不同,不过一般容易出现三类:

末梢神经病变:这类患者会有手脚麻木的症状,控制不好可能出现糖尿病足,出现严重的感染。

视网膜病变:一般出现视物模糊,严重的会出现视网膜脱落失明。

肾脏病变:出现尿蛋白,肾功能损伤,最终导致肾衰竭。

此外,对于老年人来说糖尿病会对脑部血液供应产生不良影响,可能会加重老年痴呆的风险,也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的疾病。

4、体重过重的话,是否比较容易患糖尿病?

一般来说体重过重、或者肥胖的人,BMI大于24以上的人群,以及腰围过大(男性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0厘米)的人群,确实容易患糖尿病,应该控制体重来预防,不过有研究认为降低体脂,增加肌肉量是可以减少患糖尿病的几率。

5、自己并不胖,不过特别爱喝甜的饮料,喜欢吃甜食,是不是也容易患糖尿病?

不良的饮食习惯确实会提高患糖尿病的几率,不过只要不是长期过量摄入甜食就好。有关胖瘦的问题,确实胖子相对于瘦子来说患病几率高,但并不是说瘦子就不会患病,很多糖尿病患者确诊的时候可能都不是很胖,为什么呢?因为糖尿病早期会出现“三多一少”,这时候患者体重不会增加可能还会减轻,如果本来就处于正常体重,那么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显瘦了,所以,一旦发现吃得多,没有运动,但体重不增加的,就不要沾沾自喜,而是应该考虑去检查是否有血糖异常。

当然如果从小就比较瘦,而且常吃甜食也不胖,那么说明本人的体质代谢较好,患病几率相应也小,但对于精制糖的饮食还是应该多控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